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5 登闻鼓鸣传南方 (第2/2页)
大概能猜到吧。听说二殿下有一番好射艺,可又体虚参与不了游猎,方才臣在林中转了一圈,也未看见殿下,大概猜来,您是二殿下吧?” “是。”赵绍白笑得更欢了。 明雍帝叫他们上来,也不过是给赵绍白一个结识淳于越的机会,以及照惯例赏赐些物件,没多久便让他们下了高台。 赵绍白下了高台,随即便与淳于越聊天,二人言笑晏晏,都默默把赵怀贤晾在一旁。气得赵怀贤走也不是,只得端着笑生闷气,直到明雍帝在百官前赞扬他夺得头名,他又恢复了一开始的神气样。 赵绍白与淳于越窃窃私语:“君谦让诚甚。” 淳于越附在他耳边嘀咕:“臣也觉得。” 子时深夜,万籁无声。 薛府。 烛火幽微,薛显伏着案,在纸上疾笔写下数个大字,忽得将笔一扔,甩甩手腕,抬头看向半敞开的窗户,道:“淳于少将军,别看了,臣鄙陋,您不如多去看看二殿下那张赏心悦目的脸。” 窗外竹影摇曳,一抹黑色身影闪进内室,不多时,那胆大包天的淳于越正大马金刀坐在他的榻上,摆弄着床头的妆匣:“你还会买这些女儿家的东西?” 薛显:“臣给未来妻子备着。” 淳于越:“你还想找妻子啊?”他熟稔打开妆匣,看里面的确没什么东西,又合上,放在一边。左右看没什么有趣的,转身就凑上去,颇有兴致地光明正大看那张纸,“给项氏写信?这有什么好写的。江东项氏几百年了还存着那颗不臣心,你也敢跟他们解除?——莫非,”他咧开嘴,“你要谋反?” 薛显折好信,随手夹进一本书里,看向淳于越,昏黄烛火下,薛显的面容还是那么冰冷,就连情感也极淡。 “慎言,淳于少将军。”薛显说,“今日虽无禁军夜巡这片,但卑职这里还是挺招人窥探的。” 淳于越握住薛显的手腕,言辞恳切:“还请寺卿大人将信的内容告知于我,此事于我甚为重要。” 薛显甩了下,没甩开他的手,无奈道:“只是问问他们南方有什么好玩的。” “南方能有什么好玩的,不如与我在西北黄沙为伴!” 薛显移目,沉默了片刻:“快到了。” 春搜第二日,大皇子赵怀贤带着御医等一帮人马便离开了京师,奔赴东南调查疫病。 又一月,朝参,众臣折子才上到一半,外头远远传来击鼓鸣声,雄浑有力,众臣初还没觉着不妙,举着笏板继续洋洋洒洒说他们的长篇大论,忽得殿门“啪”得大开,匆匆走进来一人,腰间佩刀,顶上帽檐极宽,看不出面容。 他没走两步就跪下,声音洪亮:“报,有人鸣登闻鼓,乃江东项氏族子,名亮,字明光。” 明雍帝未发一语。御史大夫乐大人站出来,拧眉:“为何事请鼓?” 那人仍低着头:“卑职已将此人带至大理寺公堂,待大理寺之人询问。” 薛显举起笏板:“既如此,登闻鼓一事非同小可,关乎民心所向,天道昭昭。有闻南方疫疾严重,虽大殿下已往,未闻音讯。臣请求,将此人带至殿前。” 乐大人深深看了眼薛显,沉声道:“薛大人将草民带至殿前,未免忧虑冲撞圣颜?” 薛显躬下身:“何伤乎?” 高堂之上明雍帝依然没说一句话,很快,大理寺的人就带着那人来了。 项亮甩了甩被拽疼了的手腕,一敛衣袍跪下,神态中并无半点惧色,从容大方地行了大礼,随即道:“草民是来报东南疫病一事的。” 乐大人:“东南疫病之事,朝廷早派了人前去,你这报的是什么冤?” 薛显:“乐大人莫要着急,何不听他道来?” “草民为江东项氏族子,有所耳闻朝廷派了人的事情,当时大家都欣喜万分,觉着这事马上就要解决了。谁知一月余过去也未得半点消息,族中有长辈心急,差人去寻踪迹,谁知这踪迹到了义兴就断了。” 项亮顿了顿,“那位长辈再差人去打听情况,却听到了好几种流言,有说是被山贼带走了,有说是也遭了疫病休养了,长辈叫草民去义兴看看情形,然而草民到了义兴才发现,是路遇山贼夺了诏书御令一类身份牌子,而后再是义兴县令截了这帮人,关在了狱里,大皇子不知所踪。” 乐大人怒道:“怎会如此大胆!” 朝廷上倏地吵了起来,各位官员都在侧耳嘀嘀咕咕,唯有薛显薛大人,在朝中未结交什么朋友,自己一个人站在那,倒显得孤独了几分。 曹进见明雍帝似有愠色,连忙捏着嗓子喊了句肃静,再让薛大人差人赶紧把这位义士带下去,先在大理寺好生安顿着。 薛显照做。 半晌,天子终于开口。 “让朕的次子去看看,究竟发生了什么,毕竟是手足兄弟。”明雍帝说着,转了转玉扳指,在御座扶手上敲了敲,在寂静的大殿中尤为清脆。 “命随臣大理寺卿薛大人,携大理寺中二人,御史中丞王大人等人一同察看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