冠绝(下)_11无意得知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11无意得知 (第1/3页)

    三圣母和刘彦昌得了玉帝宣召之后,值官先行一步,夫妻二人随后才动身往瑶池去。一路无话,直到三重天的雕梁画栋映入眼帘,若干仙娥侍官前来迎接,夫妻俩这才低声耳语。

    “三娘,你说玉帝突然传我们去瑶池,意欲何为呢?”刘彦昌沉吟思索片刻后,弯腰靠在三圣母耳边私语道。

    三圣母尚在为沉香的事情发愁,她与杨戬做了三千年的兄妹,实在是太了解对方的脾气,沉香又是个性格执拗的,倘若顶了嘴,那岂不是火上浇油?不过杨戬对沉香一贯心软,想来也不舍得过度训斥,她思绪如麻,旋即又豁然开朗,在听到刘彦昌的话后才回过神来,放眼望去,满目金碧辉煌的琼楼玉宇,琉璃瓦折射出金乌之芒,绚烂夺目。

    原来瑶池已在眼前,三圣母莞尔,道:“玉帝这时候传召,为的恐怕也只有此次凡间旱灾了,要么他想由此引出天条修订一事,教我首当其冲,去做得罪同僚的出头鸟,要么就是看你这些年功德卓着,意欲封你为正神。”

    刘彦昌听得新鲜,不由揶揄道:“素来只听玉帝懦弱昏庸,不曾想他也如周公旦般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?”

    “你啊,首次面见玉帝,免不了一阵明枪暗箭,还有心情玩笑。”三圣母笑着瞥他一眼,嗔怪道,少顷,殿外守卫朝她行礼,她略作回应后与刘彦昌跨进殿内,巍峨宫阙将他们纳入其中,前方金龙盘旋,鸾凤和鸣,仙雾袅袅散而复生,璇池阆苑,水如巨镜,甘如醇醪,她的视线粗略扫过左右,一时间恍惚如梦,她已有数千年未来过这华美却冰冷的殿宇,往事历历在目,但让她印象最深刻的,还是她那位既仁慈又虚伪的亲舅舅,末了,她不再多想,转而正色道:“彦昌,稍后见到玉帝,记得谨言慎行,家中有两个身居高位,且日日伴君左右,我们无法为他们的前程出一份力,但也不能有所连累。”

    “你放心。”刘彦昌为了宽慰三圣母而牢牢握住她的手,又因身处庄严之地才在重重攥了下后松开,“玉帝的话我会再三审度,你亦不会首当其冲。”

    三圣母温婉一笑,悄悄在广袖下捏了捏他的食指以作回应。

    宫人们引夫妻二人来到瑶池大殿,那三界共主端坐在八宝紫霓墩之上,藏在玉藻后的双眼慵懒颓靡,却又洞若观火,他看着二人越来越近,面容也愈发清晰,率先将目光放在了刘彦昌身上,他毫不避讳地打量着这个儒雅英俊的中年男人,这便是他的外甥女宁愿触犯天条、万劫不复也要与之厮守的男人,这是他第一次见刘彦昌,仙体让他原本病怏怏的身子容光焕发,那些文人风骨也更能凸显出来,确实很与众不同,没有大多凡人的市侩,没有书生的自命不凡,也没有一朝成仙后的傲慢无礼与高高在上,难怪杨戬讨厌他,恐怕除了妹夫这个身份令他深恶痛绝以外,还有性格原因。

    他意味深长地笑着,尔后又自然而然地将视线移到三圣母身上,眼神却在不经意间柔和了几分,那是一种作为长辈的慈祥,是他在被君权掣肘亿万年的时光里难得的一份柔情,为人舅父,甚至是已故meimei子女的舅父,喜爱外甥理应更甚于亲生,他从前疼三圣母是比疼杨戬多的,但那又如何,帝王之家,只有利益纷争,不谈亲疏远近,杨戬和三圣母说到底也只是外人。

    且三圣母有踔绝之能、八斗之才,恐也不输她兄长,否则沉寂了几万年的宝莲灯也不会突然认她为主,但她时常我行我素执迷不悟,远不似儿时乖巧,他很不喜欢宗亲臣子狂悖,所以他将她封往万里之外的华山,同时也是为了让他们兄妹二人天各一方,少了一个肆意商榷的机会,便能少一份主意,倘若三圣母能留在天庭,大抵会比现在更有作为。

    但谁能想到,千年之后,他的外甥女诞育了个比她还倔强的孩子,做出了许多翻天覆地的事,说出了许多不恭不敬的话,他每每怒不可遏,又每每不了了之,当真是奇怪。

    玉帝思绪万千,不知不觉间夫妻二人已然来到他面前行礼参拜。只见三圣母喜眉笑眼地朝他盈盈浅拜,道:“舅舅万安,多年不曾上天探望,还望舅舅勿要怪罪。”

    两旁值官登时大惊失色,方欲开口提醒,随后却又像是想到了什么才三缄其口,二人打量着玉帝的神情暗自揣摩,见他没有愠怒之色,便不准备多话。

    玉帝明显一怔,三圣母的一声舅舅算是把他所有的盘算全部打成云烟,他有些僵硬地扯开嘴角笑了两声,柔和道:“无妨,你们难得来一趟天庭,朕还打扰你们,是朕的不是。”

    “舅舅言重了。”

    玉帝欲言又止,踌躇了好一番,就在大殿内寂静如斯时,他才出声打破沉默,“朕叫你们来也没什么大事,就是此次旱灾你们夫妻两个功不可没,一个在华山救助黎民,一个在扬子江沿岸奔波劳碌,你倒不必着急,只是刘彦昌这些年积攒的功德已足够谋个神职,他总在华山帮衬于你,朕都看在眼里,所谓劳苦而功高,若无一官半职傍身,到底也说不过去,你们觉得如何?”

    三圣母但笑不语。

    刘彦昌上前一步,拱手作揖,彬彬有礼,“承蒙陛下厚爱,彦昌受之有愧,身为寿元有涯之凡夫,能得长生已属有幸,唯有日夜勤励以报此恩,万不敢忝居神位。彦昌仅是俗世庸才,平生夙愿也已得偿,以后只想长伴拙荆身旁,当好一个贤内助。”

    此话一出,周遭宫人齐齐喷笑,连玉帝也忍俊不禁,说来也是,这世间哪里有将自己称作贤内助的男子。但刘彦昌却不以为然,他偷偷瞧着自己的妻子,时刻谨记她是高不可攀如九天之月的仙子,恰好垂怜而倾心于他,她尽情去普度众生,他无需特殊之恩,只站在凡间仰望便很满足,若能踩上山丘,那也定是更加喜不自胜。

    刘彦昌一番话说得玉帝哑口无言,既然他言辞恳切,玉帝也没有过多坚持。而玉帝原本计划的另一桩事也胎死腹中,最终也只是与三圣母寒暄了几句,便放了他们离开,夫妻俩走出瑶池才觉得如释重负,却也并不把此事放在心上,随后便回到真君神殿,想看看这舅甥俩可曾闹别扭,谁承想一进门沉香就欢天喜地的扑了过来,后面还跟着步伐平缓的杨戬,俨然是一副“父慈子孝”的好场景,夫妻二人明白这对舅甥如胶似漆,一个愁不了多久,另一个也气不了多久,这才彻底放心,便在逗留片刻后返回华山。

    此间琐事到这里便告一段落,不再多提,要紧的还要论这次三十年一次的述职引申出来的天条修订一事,以及凡间大旱尾声之后的遗留问题。次日朝会,群臣共议三界群仙所请修改之法案,朝堂之上议论纷纷,文武百官各抒己见,纷然杂陈,莫衷一是。最终,众仙共识之处得以确认,余者容后徐议。然杨戬独排众议,以绝对威势镇压异对之声,不使修改法案有丝毫拖延,俾使天条顺应万物之变,使三界众生得享更序之治。至于此,杨戬自有雷霆手段以制被夺利之同僚,事后加以照拂,未几,朝野之内再无异议之声。于是,杨戬之威望与权力,皆至顶峰。

    而三圣母以功擢封灵越大帝,与西岳大帝并尊,余有功之神,皆赐厚禄,其后万物复归正矣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