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913 (第5/7页)
“你也不需要完美,一点也不需要。” 李时扣住他的手,抓住了一块浮木般,他犹豫着说:“他胃癌晚期,李晖明胃癌晚期。是他的命,还是我的命?” 2 李晖明。姓李,这个陌生名字的身份不言而喻。唐知更避重就轻地答:“命运这东西,不过是伤心人创造出来安慰自己的精神媒介。世事无常,才需要命运的说法来解释无法抗拒无可排遣的事情。” 李时松开手,他失神地喃喃:“今天是我生日,居然也是我知道他快死了的日子。” “我不知道我该高兴,还是不高兴。” 唐知更把放在床头的椰子香薰抱过来。它烧得很快,凝固得也很快。唐知更拨弄着下垂的烛芯,让它烧得再旺一些。 “许个愿望。”他举着椰壳,火光照在李时脸上,他的脸上有黄昏的颜色。 李时望着他,闭上眼睛虔诚地祈祷,倾身吹灭了蜡烛。 “我想要你的戒指。”他举止大胆地摸上了唐知更的手指,想把那枚沾染唐知更温度的戒指退下来。 唐知更挣了挣,复而用中指抵住了李时的中指,将他在天涯海角的路边摊上一眼相中的红玛瑙戒指,一寸一寸地推了过去。 “别的都太虚幻了。那我祝你,保持期待吧。” 十二 2 李时心中奇异的安定下来。原来今夜学会敞开心扉的,不止他一个。 最初他好比一个穷途末路的朝圣者,一心瞻仰唐知更的光辉而存活。渐渐地,他明白唐知更未必需要十分伟大,辍笔之余,他与自己生活在同一个世界,吃的是种在土里的稻谷,而非飘渺的风露。 唐知更当得一句:“已识乾坤大,犹怜草木青。” 正是多情锐化了唐知更的无情,他的无情之下,处处生长柔软湿润的草坪,终有一天会开出馥郁的花。 李时抚摸手指上的戒指,尺寸并不十分合适。 真的被自己讨过来了。 一个小时前唐知更问他要在哪里睡,客房还是在他床上将就。 其实今天晚上他没什么睡觉的欲望,只是机不可失,他又把香薰点起来,要唐知更伴着香味入睡。 不知那熏香是不是真有安神助眠的作用,唐知更很快阖上了眼睛。 李时第一次见到唐知更的睡姿。他睡得很踏实,却不大老实。平均约二十分钟就要翻一次身,被子搭在腹部,没一会就得李时去提一提、从他身下蹑手蹑脚地翻出来。 2 李时虽然乐在其中,但重复这些动作确实太傻,况且他腰酸腿软,不怎么舒服。他将冷气调高,偷了唐知更一盒烟推开了阳台门。 Kent的一款冰薄荷味香烟,唐知更的柜子里没有贵得唬人的烟。李时想到谈项目时有些合伙人喜欢抽雪茄,那种仪式感强烈又不务实的东西。不过唐知更抽的话,一定更能衬托他仿若一体的悠然气质。下次买给他试试。 李时仍旧没有学会享受尼古丁在肺里滚过一圈的快意。他吸了口烟,劲不大,薄荷味重,没丢人到咳上半天。 城市里夏夜的星星稀疏,全被对岸的霓虹灯火抢了风头。 就着那几颗半明半昧的星,李时在心里默诵几首现代诗。他揪住脑海里飞过的闪念,笨拙地堆砌一首不合格的诗。 凌晨三四点的样子,他慢慢地爬到唐知更的床上,占据一个小小的角落,平躺着不动了。 唐知更一觉睡到日上三竿,李时早离开了。他不急不缓洗漱完,打算去翻看冰箱里有什么能糊弄充饥的食物,餐桌上放着一碟对角切开的三明治,和一个剥了壳的水煮蛋。 李时留的。不仅如此,冰箱里填满了食材和饮料,是他平时惯吃惯喝的品种。 唐知更坐好,拿起三明治吃。他发现餐桌边上的水杯底下压着一张纸。 他经常用的A4稿纸,家里随处都会摆上一些,以便他记录突如其来的感想。 2 字迹工整,标准的楷书。应是从小练就的功夫。 苦恋是一枚 贴附于礁石的生蚝 要么干瘪 要么等人来撬走 平生最快乐 深更半夜 听大海的心脏 右下角附一句:卢梭说,人生而自由,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。愿共勉之。 唐知更拿起手机,给李时发一条微信。 2 —TZG:好啊李时,你夹带私货。 不等回复,他熄了屏,心无旁骛地把那个夹了五层料的三明治吃掉了。 味道不错。 唐知更凭借新作《融化的苹果》斩获国外某知名金奖头筹,他本人若无其事泰然处之,却着实震撼了一干自诩业内人等。唐知更的年纪频频拿奖且屡创传奇,有人夸张评他堪称百年内文坛第一人,亦有人将他此次荣誉比作一次历史性的火山喷发。 总之这一年度唐知更身上又聚焦了许多新鲜的目光。艳羡的崇拜的,打探的不屑的,让他不胜其烦,拒了一切形式的访谈闭门不出。 他做的最多的事情,就是和李时厮混在一块。 不仅局限于zuoai,唐知更意外发现李时的运动细胞并不衰弱,据他所说大学时期公选体育甚至选过健美。他带李时一起去健身房做一些基础训练,最不济蜗居在家里和李时玩一点可以有效锻炼的switch游戏。 李时rou眼可见地拥有了原本就该属于他的朝气。 唐知更进行创作时,通常是不在意周围环境安静与否的。当思想与灵感流窜过他的大脑,他不自觉进入忘我真空的境界,外界任何喧闹到他耳边即止,这个时候如果想要和他说句话,他绝不会搭理,吼叫也不起作用。倘若是火烧眉毛危急存亡关头,也许他仍会抱着纸笔,边写边逃难。 思绪断了就难以无痕衔接,唐知更素来追求水到渠成。 2 他不避讳在李时面前伏案写作,李时身上恰如其分的分寸感一定程度上让他感到放心。 脑海里编织的情节与描写在他掌握中时,他更习惯用纸笔去记录。偶然出现想法喷薄而出的状况,键盘往往被他敲成一串噼里啪啦的飞响。 书房里那张书桌可容两人入座,李时有时得以留下来和唐知更一起办公。 这样的工作方式对李时而言效率非常低下,他忍不住瞄上唐知更两眼,然后再解决手上的问题。 长此以往,他逐步在心里丰满了未知部分唐知更的形象。譬如写完一节文章后,唐知更也很难不流露出疲倦,他会放下钢笔,活动手指和肩颈关节,轻缓地舒一口气。 唐知更也会经历思路卡顿,遍寻无果的困境。有几次临近餐点李时点了餐或者做了菜,吃完收拾完回来,唐知更椅子底下堆满了揉烂的废纸团。他面容上瞧不出什么,但直觉告诉李时,他在焦虑。 他甚至不惜花上一两个小时,反复推敲一个句子哪怕一个词。 刚开始李时以为是唐知更标准太高,宁愿吹毛求疵,力求精进。 后来他仔细回忆,他想起唐知更说过自己并不完美。 以及对天才之名难以掩藏的抵触。 30页 他讶异地发现,分明是令出版方束手无策,休想左右他作品一个字眼的唐知更,那么嚣张,乃至恃才傲物的唐知更,他居然,原来会害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