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分卷(21)  (第2/3页)
怕。    华清国画系是什么?戚临清看起来颇感兴趣。    唐古拉解释:呃,就是华清大学啊,它的国画专业号称全国最强。    戚临清若有所思。    他也不愿意高中毕业后像原主那样被家人逼迫留学,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。    或许,他可以尝试着努力考一所国内的大学。    三中的体育场馆被临时改造成了墨杯比赛场地。    门口拉着红色的横幅:第十五届B市墨杯国画初赛,欢迎各位同学。    三中是昭阳区本地有名的美术高中,升学率相当高,本科率将近百分百。    这里的学生除文化课外就是画画,每天学校垃圾桶倾倒出去的干瘪颜料铝管,吨吨吨能装满半辆车。    虽然大家学的都是应考填鸭式美术,但其中同时学习中国画的也有好些人。    现在全国艺术生都在疯狂内卷,光靠联考压力太大了,堪比高考在千军万马中过独木桥。    稍微机灵聪明点的学生,统统会选择在校考上动脑筋。    如今国画日渐落寞,靠此考上名牌大学的几率更大。    此时,场馆后台。    几个三中等待开赛的学生正在闲聊。    他们听老师说,之前网上很火的那个戚临清也报名参加这次比赛了。    学生A震惊:他也报国画??    学生B:对的。    学生c:不是吧不是吧...他是演了个古装电视剧,不代表他真跟剧里的高兰锡一样是国画高手啊。    学生A:笑死,他可能入戏太深了。    学生B:不至于,他的演技没这么好,我猜他估计是想借此炒作。    他们在这边闲聊,另一边,评委们也入席了。    除了两名三中的美术老师外,还请来了美院知名国画教授,唐绍越。    唐绍越目光在场内转了一圈,落在自己儿子身上。    儿子旁边坐着的那个学生,应该就是季友光口中说会失传国画技法的孩子了。    唐绍越眯了眯眼,心中有些半信半疑。    季友光自从当了老师后便等于半放弃国画,莫不是他糊涂看错了?    那个自棠朝之后在古画上都极少见的失传技法,怎么可能出现在一个半大少年身上??    很快,比赛宣布正式开始。    这次评委公布的题目很简单,就只有两个字:昆虫。    不过显然大家都明白,这题材暗含了限制意味。    既然是昆虫,那肯定不能写意,最好是工笔画,才能体现出虫子的逼真灵动。    参赛学生们大多自带笔墨,一听评委摇铃,便赶紧从袋中取出用具铺平在桌上。    国画不像速写,它特别耗时间。    而墨杯比赛规定要在三个半小时内完成,他们必须抓紧了画。    被称作三中国画天才的少年杨俊野成了全场的焦点。不光评委席,就连他身后的几个学生都忍不住探头探脑,想亲眼目睹他的作画过程。    在连续两年拿下B市墨杯国画一等奖后,杨俊野还被报社媒体采访,上了一页青少年杂志。    而他身后,那名留级四年的学长不甘落后,埋头画了起来。    就算是天才,也未必不能被勤奋努力和阅历超越。    场馆角落里。    1    只有唐古拉注意到,站在他身边的戚临清这才不急不缓地蘸墨画下第一笔。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后天等待我爆更吧哇咔咔=v=    第二十七章咯咯咯    通常速写比赛的限制时间是十几分钟。    但换作国画,加上勾线、上色等,三个小时犹还显得紧张。    大部分理智的参赛学生都选择着重刻画一只昆虫。    而像更游刃有余的留级学长、杨俊野等人。    他们画里会出现两到三只虫子,再配上树叶或花丛局部,注重画面的完整性和故事性。    唐古拉本也是这样思考的。    直到他看到戚临清的画    1    两张4k的宣纸,被密密麻麻地填满了圆润的线条,几乎无两空隙。    唐古拉瞳孔地震,愣住了。    国画不像素描,可以起草稿。因此起笔勾轮廓就十分考验功底。    戚临清稍稍卷起半截袖子,左手撑着右腕,挥动毛笔的样子轻松地好像...在扫地??    唐古拉也不知道自己脑子里为什么会蹦出这个诡异的形容。    就好像,对方是个莫得感情的扫地机器人。    而且戚临清画画的动作行云流水,非常有节奏感。如果此时现场在放一首歌,说不定他每个挥笔、蘸墨、拉线条都能与歌曲音律合上拍。    再加上他那张好看的脸,看起来分外赏心悦目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