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050章人情世故 (第1/1页)
我继续对冬梅说,在这样的社会价值观之下,借机敛财变得顺理成章。 官场可以「在C办婚丧喜庆事宜中使用公车或用公款、公物送礼」寻租权力,民间何尝不可借「父母大寿、新生儿满月、孩子上学、参军、盖房子、买房子、订婚、结婚」等设个「摊位」? 二者虽然程度不同,X质不同,但前者对党纪国法的背叛,後者对亲情友情的亵渎,都基於一种在利益面前的不择手段。 也难怪,谁都离不开社会关系,所以,失去了法律、道德和良心保障的各种社会关系,只剩下金钱来笼络了。 而一旦涉及金钱关系,就难逃的冷酷无情。 因此,被「Ga0得人人疲惫、苦不堪言」也是必然结果。此可谓人情随礼b天高,人际友情b纸薄。 我看现在的人情社会的弊端,就是变了味的随礼 在社会的交往中,人与人感情的G0u通有着不同方式,随礼便是其中的一种。 挚Ai的亲朋好友,朝夕相处的同窗同事,尊敬的上级领导,家中有事,都要去看看,或随上一份礼物,表达一份心意,这是延续友谊的手段,增进感情G0u通的机会,这些都无可非议。 随着随礼的次数增多,人们感到随礼不是在增进友谊和情感,好像是在相互交易着什麽。 今天你办满月,明天我过生日,今天你结婚,明天我再嫁…… 你送他,他送你,Ga0的大家频繁吃着「自助餐」,自己花钱吃自己的饭,互相浪费了金钱,主客双方都不愿意这样,但碍於面子,没有人愿意T0Ng破这层窗户纸,就此随礼X质也变了味道。 然而,随礼的现象却愈演愈烈,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迹象。 农村人辛辛苦苦外出打工和做生意所挣的钱,至少一二成在人情的回圈中花掉了,人情多的年份把半年收入都花掉了。 因此许多人在随礼之後,心中都极其不情愿,会在心里骂道「万恶的随礼」。 冬梅笑着鼓了鼓掌:「大教授」,说的不错,口说g了吧」说着,帮我递来过来一碗水,我几乎一口喝完。然後对我说: 今年春节回老家过年,短短的十多天,喜事就碰到六次,丧事也有一回。 光随礼钱就送出去将近八千块,这还不算,朋友一个服装厂和两个小超市的开业,三个过生日的。 那红票子天天往外cH0U,cH0U的你心疼,但碍於「面子」,每次接到请帖,或者通知时,都还得满脸带笑的应道,「一定,一定,到时一定去」。 但二十年前的农村,一年到头,也碰不到几次能随礼的事,随礼的钱也很少,遇到结婚喜事,重要的亲戚也就是十到几十元,若是送一百,那可了不得。 有的亲戚没钱,送点J蛋和线面也成。那时农村穷,家家日子紧巴巴的,遇到谁家结婚和丧事,亲朋好友都齐抬锣,众帮鼓的帮忙,出点随礼钱,减少主家为办事的亏损。 钱是不多,但都是带着一份真情和喜悦而去。 现在农村生活变好,家家户户都有点钱了,随礼的钱也多了起来,要随礼的名堂也多了起来,渐渐的随礼也就变了味道。 村里头头脑脑的g部,要是家里有个喜殡事盖房什麽的,那可是大发了一笔财。村民哪个不巴结,巴结,都是明里一份,暗里一份的。 g部家的事多,老农民的事情也不少,结婚和丧事先不算,小孩子办满月、大孩子上大学、当上兵、过生日、盖新房、搬家、开业、离了再娶、再嫁……等等。 哪一次不得一百二百的,你请我了,我就得请你,於是家家想法子,户户找藉口,都得办点事收回点钱。 今天你到我家吃,过段时间我到你家喝,吃剩下的饭菜也不能浪费掉,人人自带马夹袋,分好打包带回家,还美言说「带回去喂狗」。 在农村,这变了味的随礼,愈演愈烈,真不知这社会的败俗什麽时候能减少或停止。 不过,沿海村庄多数出国人的家庭,就有点特别。就是光请客,不收红包,白吃! 因为,出国的人不管在国外经济条件如何,总b国内好吧? 所谓「港客」、「美国客」或「番客」就是在现在,也还是算有钱人,都要装派头。若收礼收红包,就没面子了! 像冬梅和标富这样的收入,要培养大nV儿上大学,供小儿子上中学,还贷,应付人情,今年就好像力不从心,还从二nV儿那里挪用了三万元。 还好,二nV儿美美挣点工资帮忙。她读完初中,就去上海大宾馆前台当服务生,因为自学英语,且口语不错,接待外宾业绩好,升为前台经理,所以工资加奖金可有八千以上收入。 不过,人情世故,也不是老让冬梅出份子钱,虽然每年花在亲朋好友的份子钱要一二万,请来请去最密集的可能是这十几年,加起来人情世故出去十万二十万。 但冬梅想自己的两个nV儿结婚宴请也能收回十万八万的。 儿子以後结婚请的人更多,凡是以前请过她的人情,在这次也都要一个不漏的反请过来,就是说儿子请客更能收回红包八万吧! 算起来,也不会吃亏,更何况人情世故不能少,也躲不开。这种金钱往来对冬梅来说还算得上良X回圈了。 有人送来请帖,我和冬梅商量包红包的事,正说着,张丽娜打来电话。 我有点紧张,心想:「我在福州,她就跟踪了?」 「你电子厂的老职工陈师傅去世。」丽娜说。 「你怎麽知道的?」 「詹师傅告诉我的。」 「包一千吧!」 接完电话,我叹了一声。 自从邓小平上台,规定领导Si了不开追悼会。 Ga0得底层国营单位职工也学着不开了,单位工会也不发讣告。 现在老人Si了,都是靠耳闻互传,才知道的。 不然,就这样黯然无声地离世,也就没人情份了。 嗨,陈师傅,几十年的老同事了,要是詹师傅不敢传话,我就不知道,老人家便悄悄地走了。 你可能会问:詹师傅不敢传话,又会怎样? 传话,让普通关系的同事知道了,就要包钱呗。 而且,还要问问平常和陈师傅来往的、普通关系的朋友包多少?你就跟随呗! 我是有所不同,我基本上算是他的徒弟,平常又有来往,就是有礼尚往来啊! 第二天一早,我送冬梅回去,自己又匆匆忙忙赶回家。老婆正等着我回来过端午节呢。 我知道冬梅买房之後,跟冬梅说:乾脆把银行的贷款还了。 冬梅说我只能凑到两万,老公一点钱也没有,没办法一下子还银行。 我说:我把准备在厦门买店面的钱拿了八万给你,我慢慢按月还那买店铺的贷款。 冬梅说:那怎麽好?你要还店面的贷款,而钱却被我用了? 「不要紧的,我过两年就还掉了」又说: 「我帮你先把房贷还清了,不然月月的还,负担很重。」 我心想,为了帮冬梅,我虽把买店铺的钱用了,但我的经济能力没问题。主要不让张丽娜知道就好。 可是,丽娜会真不知道吗?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