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公主与圣僧二三事 第61节 (第2/2页)
,自然说不过,想想崔肃既然能将方家、孙家、还有一众小世家的家主请过去,自然也不会做什么太过分的事情,便吩咐管家取来纸笔,写了帖子送回去,表示自己一定如约到场。 至于细作的事情,这些细作的家中老小都在自己手上,就算是这些细作都落在了崔肃的手上,他咬死了不认,自然对方拿自己也无法。 还有一点就是,他方家自魏朝后期之后,便盘踞在威州,自从当今皇帝继位之后,便大力削减中原那些捧先帝上位的世家拥兵的权力,随着皇帝扶持寒门,提拔兵户这一系列动作,中原世家大多数已经没有了蓄养私兵的情况。 前不久,皇帝又下旨禁止寺庙蓄养僧兵,积蓄田产。 可以说他们这位英明的圣上,将天下兵权一揽,自此中原再无世家可以同李周皇室抗衡。 当然,这仅仅是北方边境和中原,南方一些早早迁过去的世家,事实上家中还蓄养着不少私兵,诸如小林州史家,威州的方家,这些家族的私库里不仅有利器,甚至还有魏朝时期带过来的甲胄。 大周初立不过几十年,看到北方世家的结果,一些南方世家更加警惕,觉得自己不能这样轻易将拥私兵的权力交出去。 ——说句自大的,威州这块小地方,州府官兵还未必能和方家的私兵比呢,当年燕朝的时候兵荒马乱,他们三家可是靠着自己的私兵保住了自己在林州的地位,先帝还特意嘉奖过呢。 宴会的地点定在珍珠江畔,在一处大花船上。 威州漕运、海运发展极快,这样能容纳几十人同时饮酒作乐的花船光是珍珠江上就有数十艘,方家主前去赴宴的时候,天空中下着濛濛细雨,沾衣欲湿,天气有些阴沉,也累得赴宴之人心情有些糟糕。 赴宴的不只有方家、孙家,还有一些当地的小士绅,让方家主比较诧异的是,文承翰也在花船上。 这人除了刚来威州,为了麻痹盐商们的警惕心,连续参加了一个月的宴饮,待到将盐商都收拾妥帖了,他就再也没参加过这些场合,一味的在刺史府和南珠局两头跑,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。 最让参与此次宴饮的世家子弟们惊讶的是,坐在上首的并非崔肃,也不是刺史文承翰,而是一个身着胡装,一双眼睛用胭脂画得细长,眼尾向上挑起的女子。 ——这自古以来,哪有士子宴饮,由女眷做东的? 方家主迟疑了一瞬,脑子却瞬间像是被冰水过了一遍一般通透,整个人狠狠打了个激灵。 确实“自古以来”是没有的,但是当朝,却有一个。 花船渐渐往威州城外驶去,船上没有丝竹之声,上头摆放着美味佳肴,玉粒金莼,但是没有人敢动筷子。 因为花船驶向的岸边,如同巍峨的城墙一般,陈列着一支军队。 一眼看去大约也就三千人左右,但是摆成阵型站在最前面的五百人,手持陌刀,一身玄甲,个个都是九尺以上的彪勇汉子。 只见这三千人在花船落锚的时候,齐齐对着花船单膝下跪,用惊起无数河畔鸥鹭的雄壮吼声道:“赤旗玄甲旧部,奉皇命前来护驾!” 这三千人,足以灭掉西域一个小国,或者东胡的一个部族了,更何况是太久已经没有战事的威州世家私兵。 方家主强忍着战栗,望向了上首坐着,正垂着眼、捧着碗,嚼着酱醋汁炖的虫草花炒面筋,连一个眼神也没给他们的胡服女子。 赤旗玄甲,狻猊铁骑。 ——宁王李安然。 第76章爱是河流,没有人知道它何时会突…… 原本皇帝在收拾北方世家的时候,对于地处南方,伸手暂时摸不到的世家是采取温和、安抚的态度的。 等把北方世家的拥兵权都收了,再考虑拿南方的世家开刀。 这个政策之所以能在皇帝在位这段时间这么有条不紊的延续下去,完全是因为这些在魏朝后期迁徙到南方的氏族,自诩“孔孟之后”,看不起以兵戈起家,身上又有着那似有若无的“北夷”血统的北方氏族。 虽然先帝,也就是周太-祖,无论是治国还是选继承人都不太行,甚至性格都被当朝的史官们评价为“谦仁宽厚,有圣人德”,说白了就完全跟他那个锋芒毕露的儿子不一样,就是因为他这糯叽叽又看上去好拿捏的样子,才会在天下大乱的时候,被北方氏族们一力推举为天下新主。 至于,他们当初这么做的时候,有没有远见到李周王室里出了李昌和李安然这么一对奇葩父女,这就不得而知了。 收拾完北方世家,北方安定了下来,加上周边也没有战事,几乎可以说是万国来朝的情况下,皇帝要腾出手来收拾盘踞在南方,一个劲骂他没文化的前魏世家,那就轻松多了。 就像今天珍珠江上这条花船里发生的一切一样。 宁王殿下似乎终于是吃饱了,放下手上的碗,取来边上的帕子擦了擦嘴。 其实按照南方世家宴饮的规矩,一方面女子是不允许在诸多士子面前抛头露面,上桌吃饭的,另一方面,哪怕是士子,上桌之后一个劲的吃饭活像是饿死鬼投胎一般,一首诗也不作,也是会被其他士子们耻笑的。 李安然,两样都做了,做完了还要露出一个懒洋洋的笑,问一句:“诸君,怎么不尝尝这宴饮菜?这都是从珍珠江畔有名的食肆里定来的,山珍海味一应俱全啊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