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(三十六)何处归 (第2/10页)
,说着「我不过是蹭口饭吃」,但下榻当晚,已然伸腿躺在铺得一尘不染的榻上,还说这被褥b客栈可强了十倍。 府中下人皆奉以上宾之礼。 他有时突然不见人影,等再出现时,手上多半拎着酒壶或糖糕,谁问也不说从哪来,只笑嘻嘻地对人说:「偷的。」 有时候,他人就坐在花廊石桌旁,与刘夫子论诗。 初时不过闲聊,後来刘夫子得知他竟是至今约四十年前,宣元年间的举人,立时激动得胡须直颤,连声惊叹。 对同年落榜三次,应试不中的刘夫子来说。那年代是他少年求学时最仰望的一代,而今竟有活人坐在眼前。 自此之後,原是刘夫子对阮琬的日常讲课就出现了奇景。 原本严肃讲学的刘夫子,变成了在旁执笔记录的学生;而那满头白发、言语懒散的老人,反倒坐在讲席上,一手摇着酒葫芦、一手拿着笔杆子,摇头晃脑的讲起了《春秋》《左传》,还不忘加几句市井俚语。 刚开始阮琬哭笑不得,後来便学会了与阿冷一样,只坐在角落静静听着。 除了偷食与讲学,卫无咎在阮府的另一门「正业」,便是与三个小丫环斗法。 刚住进阮府为客之时,府中三个小丫环——花枝、小蚕与云雀,简直将他当神仙老爷般供着。 一日三次酒水、五次糕点,时而还主动献上手搥肩、小捶背的贴心服侍;更别说动辄就凑上来「卫爷爷说一段嘛~」的撒娇请求,故事也得说,功夫也得秀,不说不行,不秀还得被缠上。 卫无咎起初倒也乐得应付,心想当年纵横江湖,如今能得三个小妮子围着转,也算福报。 只是这福报吃久了,也有点噎。 说书说得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