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后妈文里的短命亲妈 第83节 (第2/3页)
易。 “我跟你说,我真踹。”邱小婵笑道,“冯妙姐,你都没去看看那个日本什么会长,拿着我们的团扇眼睛都亮了,我觉得要是你亲手绣的样品,他能把眼珠子瞪出来。” “谈生意的事情让祝老师上。”冯妙笑道,“我能待在这边的时间少,平常生意订单什么的我来不了,我就负责产品和技术这一块儿了。” 冯妙来到江南市以后,祝明芳家里没有电话,绣坊那边申请电话还没装上,也就没打过电话回家去,只给老爷子那边打过两次电话,嘱咐嘱咐两个孩子。 来了十多天之后,星期天,才第一次往家里打电话。 方冀南一接电话:“哎呦,冯妙同学啊,我当谁呢,可真稀罕,江南市居然还有电话呀。” 冯妙:“你少来,你也不想想,我打个电话还得走大老远,用的公共电话。” “你少来,”方冀南道,“给你儿子打电话就有时间。” 冯妙:“晚上我一个人跑那么远打电话你觉得能行吗,白天你又上班不在家。” 方冀南:“说的好像我办公室没电话了似的。” 冯妙:“工作时间我给你办公室打电话闲聊,真的好吗?” 两人争论了一会儿“打电话”的话题,其实也没有什么事,方冀南想起来问:“你们那绣坊开起来了?” “开起来了,”冯妙道,“正式开业那天副市长都来剪彩了呢。” 方冀南:“算他有眼光,你和祝明芳联手开的绣坊,出口创汇企业,还跟故宫挂上了钩,上头不去个人那他们得多没眼色。对了,你们那绣坊叫什么名字啊?” “江南烟雨。”冯妙笑,“江南烟雨织绣坊,我们合伙起的名儿,多有意境啊,还把江南市带上了。” “一听就是女人起的名儿,不过带上江南市确实挺好,牌子大。”方冀南问,“为什么叫织绣坊啊,不是绣坊吗?” “以后刺绣这一块做起来了,我们想再试试缂丝。你可不知道,一把好的缂丝团扇,出口价格就能卖到几百上千。” 方冀南:“胃口挺大的,一步一步来。” 又聊了几句吃喝家常,挂了。 一个月后,冯妙再给他打电话,说她已经买好机票,这就准备动身回老家去溜达了。 方冀南:“去呗,去吧去吧,你都不知道我一个人在家多舒服,小孩不在家,媳妇不在家,我谁都不用伺候,谁也不用管,高兴了吃食堂,闲着了下馆子,贼舒服。” 冯妙:“那你就多在家舒服一阵子,我正好回老家多住几天。” 方冀南:“没良心的女人,去吧去吧,有本事你开学也别回来。” 火车到甬城,冯跃进来接她,小伙子白衬衫黑西裤,打扮得特别整齐,冯妙瞅着他就问:“跃进,谈恋爱了是吧?” 冯跃进:“……没有啊。” “那就是有了?”冯妙笑道,“不错不错,咱家跃进都谈上对象了,好好谈啊,觉得合适就认真定下来。” “那什么……八字还没一撇呢,”冯跃进道,“姐,你回去别跟家里乱说啊。” “什么叫乱说?敢这么说你姐。”冯妙抗议乜他。 然而回到家见了家里她还真没说,爷爷和冯福全顶多提一句两句罢了,说跃进也该找对象了,陈菊英则来回跟她唠叨,陈菊英现在跟别人聊天的中心话题就是“冯跃进还没找对象”。 然而冯妙终究没说给家里,她要是给说出去,估计用不了两天,家里三个长辈就会施展紧箍咒大法,非得念叨到冯跃进把人带回家马上订婚为止。 听说冯妙回来了,本家近房、亲戚朋友便有特意来走动,也有专门把她请家里去坐坐吃顿饭的,值得一提的是,现在谁家叫她过去吃饭,无一例外让冯妙坐上席。 女人吃饭不上桌,在他们老家,只有特别有身份的女人、或者家族辈分最长的女性老长辈才会被请上桌坐上席。 冯妙抱着冯振兴两岁大的女儿冯瑶慨叹,也许等到冯瑶长大了,这些老规矩就该消失得差不多了吧。 8月14号,在外逍遥了一个半月的冯妙终于回到帝京。暑假开学后,一家四口的生活节奏又回复正常,冯妙则多了一个乐趣,隔三差五跟祝明芳那边聊电话。 随着祝明芳那边一个个喜讯传来,第一笔外汇货款收到了,新接了一个大订单,绣娘们这个月收入很满意,又来了一批想学艺的年轻姑娘…… 冯妙每天美滋滋听着,放下电话告诉方冀南:“我琢磨着,照这么下去,用不了几年我就能把老爷子那十万块钱还上了。” “嗐,他给你了就没打算要你还。”方冀南道。 冯妙说:“那不一样,老爷子的钱是老爷子的钱,我用了已经帮了我大忙,肯定要还的。” 83年年底,冯跃进终于跟谈了大半年的姑娘订了婚。方冀南上班,冯妙带着俩孩子趁着寒假,赶回去参加冯跃进的订婚仪式。 1984年暑假,冯妙再次来到江南市,在绣坊一呆一个多月。邱小婵已经果断辞职了,帮着祝明芳管理绣坊,跑腿谈生意。 邱小婵说:“姐你都不知道,我婆家他们现在就整天懊悔,当初你们创办绣坊的时候没让我辞职、没给我入股,现在听说你们挣钱了,一年分红就够他们大半辈子挣的了,你都没看见,他们眼睛都红了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