邓后传奇_第十九章明断是非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十九章明断是非 (第2/2页)

逮,以塞灾变?百僚师尹,勉修厥职,刺史、二千石详刑辟,理冤nVe,恤鳏寡,矜孤弱,思惟致灾兴蝗之咎。”

    邓绥确信,刘肇在诏书中流露的民本思想都不是表面文章,因为刘肇的决策一直配合他所言。在农作物被蝗虫毁损的灾年,刘肇必定免除秋收之租税。每次民间发生自然灾害,刘肇总会谕令官府贷款给灾民,并赐给流民贫户粮食。

    刘肇种种勤政Ai民的措施日积月累,才得以促使全国垦田面积广达七百三十二万多顷,形成东汉开国以来之最。既然国力雄厚,也就自然打败得了高句丽,收服得了北匈奴。

    无论安内攘外、文治武功,刘肇的成就都超越了他的父祖辈。若非天不假年,刘肇极有可能成为千古一帝!

    然而,刘肇为何来不及建立更多功绩,匆匆英年早逝?邓绥回顾刘肇生前最後那段日子,越细思越认为,刘肇八成偷偷违背了他养病禁慾的承诺…

    邓绥的脑海中,重新浮现出了自己到千秋万岁殿主卧房去侍奉汤药的那些夜晚。她不由得判断:刘肇很可能假装睡着,等到绥绥一离开,刘肇就起床去暗中重拾他戒不掉的嗜好…

    尽管邓绥想不出,刘肇在下人全都换成老嬷嬷、老太监的千秋万岁殿之中,还能如何暗度陈仓,但那已经不重要了。既然,时光不能倒流,不能让邓绥回到彼时去设法拦阻,那麽,多思又有何益?

    邓绥说服了自己不再探究刘肇猝逝的主因,却止不住珠泪涟涟…

    毕竟,自从那个冬日,刘肇在思源阁浴室内认错,并命令邓绥把龙袍腰带当作鞭子,拿来鞭打他以後,邓绥就再也无法否认自己对刘肇的真情了。邓绥曾有十年不肯让自己Ai上刘肇,无非是害怕由Ai生妒,由妒失控,会落到不可收拾的下场!直到刘肇主动提出要挨打来让邓绥泄愤,邓绥才终究看清了自己在他心目中,竟有独一无二的地位,由此得到了安全感。後来,刘肇一旦驾崩,邓绥就更无须顾忌了。

    邓绥终於敢对自己承认了,其实自己早已Ai上了刘肇!纵然难以确定究竟始於何时,却绝对早於刘肇道歉那天。想想,刘肇就只有过度贪sE一个缺点,除此以外,他实在具有容易引起nV人英雄崇拜的诸多优点———他的治国长才、他的利民政策、他的睿智头脑、他的风趣谈吐,还有他的霸气情话,谁能招架得住?

    追忆往昔,邓绥不得不佩服过去的自己,竟能十年如一日,狠狠压住了内心深处亟yu泉涌的浓情蜜意!同时,邓绥更为所Ai的刘肇而垂泪不已,太遗憾他唯一的缺点改不掉,终致毁灭了他原有好多优点的生命…

    邓绥深陷於怀旧悼亡的哀伤之中,一时无法自拔,以致g0ngnV榴儿过来连喊了好几声“太后”,才总算让邓太后听见了。

    “榴儿,什麽事呀?”邓绥如梦初醒,茫然问道。

    “回太后,中常侍兼尚方令蔡大人求见。”榴儿毕恭毕敬禀报道。

    功臣蔡l来了,邓绥当然要接见。邓绥以为,蔡l必有正事要密奏,就预先屏退左右。不料,蔡l走进了长乐g0ng前厅,眼看四下无人,单独面对邓太后,竟然在屈身行礼後,一开口就说是专程来向太后道谢!

    “道谢?”邓绥诧问:“道什麽谢?”

    “微臣感谢太后宽待吉成,因为这表示,太后把太监当人看,也把娈童当人看。”蔡l坦白答道:“不瞒太后,微臣最初进g0ng那年,就跟现在的吉成年龄差不多,也曾有过类似的遭遇。”

    “什麽?”邓绥惊呼:“你是说———”

    “孝章皇帝也有跟先帝一样的癖好。”蔡l简答。

    “啊!那还真如俗话所说,有其父必有其子。”邓绥不禁苦笑道:“朕读过《史记》,从中看到了本朝高祖皇帝、孝武皇帝,还有另外几位皇帝在那方面的事迹。看来,那种癖好必然是遗传吧!”

    “太后博览群书,x怀见识皆非凡人能b,难怪如此宽宏大量!”蔡l由衷赞美道,又殷切鼓励道:“微臣相信,太后摄政,将会b先帝带给人民更多福祉!”

    “哦?”邓绥微微感到讶异,不免询问:“这怎麽说?”

    “先帝是一位明君,为国为民立下了许多丰功伟业。太后则才智不亚於先帝,而又b先帝以民为本的作风还要更进一步。”蔡lx有成竹答道:“从太后对吉成的态度可以看出来,在太后眼中,即使是一个身T有残缺的太监,一个被当作玩物的娈童,也是值得尊重的生命。太后对於每一个卑微生命的尊重,就是太后b先帝更为可敬可佩之处。微臣有幸能为太后效劳,誓将终身忠於太后,纵使有朝一日为太后送命,亦在所不惜!”

    “你———”邓绥太震撼了,几乎说不出话来,只能喃喃呼唤道:“蔡大人———”

    “太后明鉴,微臣这是肺腑之言。”蔡l直直望进了邓绥尾稍微扬的双眼,淡淡笑道:“微臣不求升官,掏心掏肺说出这番话,为的是恭请太后节哀,别再时时为先帝伤怀,而要打起JiNg神来,造福天下苍生!”

    “好!”邓绥无b感动,含泪回道:“朕会尽量不回头看,而向前看,励JiNg图治,以不负先帝的隆恩,也不负你的忠诚!”

    邓绥说到做到。从此,她不再每夜回忆往事,而改为挑灯夜读,研究国家大事...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