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前奏(继续作死) (第1/3页)
海城七月的天如比蒸笼,闷热干燥,哪怕下几场雨,也疏解不了这份干燥。海城多为高楼层、高密度的建筑分布,地表的温度相对较高,且热量扩散困难,雨下多了,潮湿感更强。地理知识点,考过 只能说好歹是住的较高。 屋里湿凉,只能开着空调,然后穿着老头背心和大裤衩,一身从头到脚都是老年人做派。 客厅的茶几上“咕噜噜”煮着茶,茶香绕梁,岁月静好。 顾廷和靠在沙发上喝着茶,听着新闻。 而方九澂,则跪在顾廷和身旁,为他捶腿。 “从明天开始,到开学,一共75天,一组15天,分5组,每组最后一天的晚上10:00,你需要交上来一篇不少于5000字的论文,和5篇读书笔记,你读什么我不管,名着文献也好,无营养的也罢,总之,感想不超过500字,且不得用文言文。”顾廷和停顿一下,又道:“除却这几项大任务,每日作息,在表中,另外,既然是惩罚,那规矩就要捡起来了。” 方九澂在顾廷和示意下,拿起了桌子上的表格。 “是,九澂明白。” “给你今天一天时间,把作息调好。” 方九澂给顾廷和添了茶,应了下来。 平日里老师不用服侍,每日的学习时间倒也宽裕,如今侍师的规矩捡起,日子便难过了。简单的一日三餐不必说,所有的家务劳动也得亲力亲为,还得服侍老师晨起晚睡,等等。 方九澂拿着手中轻薄的纸,却如同拿着千斤重的物品一样,被压的抬不起胳膊。 “怎么?”顾廷和抬眼赏了他一个目光。 方九澂欲言又止,“有话就说,别憋着,憋死了算谁的?” “是,是,老师,九澂就是想说,这个任务,九澂恐是······做不到······”方九澂犹犹豫豫的袒露出自己的忧心。上一次行规矩是什么时候来的?好像还在八年前他刚拜师那会儿吧。方九澂有些怕自己除了差池,受罚是次要的,到让老师不适,在反过来照顾自己就万万不该了。 “做不好就挨打,本来就是惩罚,也不是非要你这么做,八年我也没让你做过什么。行了,滚回去该干什么干什么,你师父我不需要那么精细的伺候。”顾廷和踹了他一脚。 顾廷和品完茶,收拾好茶几,便出了门。 街道上人来人往,顾廷和穿过街上的狭窄的巷子,绕过巨大的小区,来到了一处静谧的古老的四合院前。 海城拥有千年的历史,自古以来繁华昌盛,连接南北,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,还是南方的小桥流水,所有的建筑在这里都能见到。 这四合院里是有几百年历史了。 顾廷和推开门,穿过规整的院落,走到正房的房门下,跪了下去。 房内的不是别人,正是他和贺正清还有李慕安的老师——方中和,而其人也符合其名,《中庸》曰:“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”方中和便是这样一个儒雅的学者,五十出头,依旧气宇轩昂,意气风发。这段中庸是必背的古诗文 顾廷和跪的虔诚,恭顺。 方中和是一周前回到海城的,于礼而言,顾廷和应当在回归的那天去拜访的,再不济,也要第二日去的,可如今,已经晚了七日有余了。 “进来。”方中和中气十足的声音从屋内传来。 顾廷和没有起身,打算直接跪行到屋内。膝盖,小腿压上门槛,疼痛让他深吸一口气。 “腿不要了跟我说,我给你打断,何必自己废呢?”方中和没分给顾廷和一个眼神,只自顾自的站在书桌前写着字。 顾廷和的动作顿了一下,站起来快步走到桌前,垂首立着。良久,方中和搁下笔,待墨迹干涸,他才将宣纸递予顾廷和。 良久,方中和搁下笔,待墨迹干涸,他才将宣纸递向顾廷和。 “明法施教,崇德守正,戒欲敦行。” 这十二个字是顾廷和当年拜师时,方中和给予他的规训。 “廷和,你心太软了。”方中和道,他听贺正清对这个弟子的评价了。 半年来在贺正清那里领来的罚,差不多是曾经被自己半年罚时的2倍了。 心软的兔子,却拥有狼的外表。 怕是容易被骗啊。 方中和不担心贺正清,是因为他有强劲的手段;不担心李慕然,是因为他能够扮猪吃老虎;唯独顾廷和,目光纯净,心如赤子。 “老师,是师兄同您说的?”顾廷和道。 “嗯。”方中和并没有认为顾廷和是顶撞,是不尊重贺正清。 “老师,您管管师兄!他抢了我的工作!”顾廷和不满意,“我都这么久没见老师了!他竟然这样对我。”他控诉着贺正清的行为。 方中和大步迈出书房,只留下两个字,“掌嘴”。 好吧,是他想多了。 说出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一般,再也收不回来了。 本意虽不坏,但——坏了规矩。 顾廷和收敛了神色,明白老师有意敲打自己,也没敢多言,十成十的用力甩了上去,十下过后,双颊泛红,微微肿起。 方九澂回了房间后,深呼了几口气,扑到床上滚几圈,干脆利落地决定补觉。 从七点起床,八点又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