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九章 (第3/3页)
着个鱼竿,竟是一身简朴的粗布麻衣,头都没转,专心致志地盯湖面,“练完武了?” 许长清,字居鹤,是长安有名的美髯公,年轻时长相清秀,气质儒雅,干的却是断案决刑之事,常常被人怀疑人善可欺,只好比他人更早地留长了胡须,好让自己更威仪一些。 顾秋翎却不以为然,他在人后唤许长清为伯父,从来见他都是一副特立独行的出尘模样,倒有些怀疑留这大把胡须只是为了看上去更像道中大师。 “许伯父好,”顾秋翎行礼,嘴里打趣道,“您还是那么明察秋毫。” 许长清优雅地摸了摸自己精心保养的胡子,不置可否地笑:“倒不如歇几天。” 顾秋翎撇撇嘴不说话。 “就算你到现在都没去过一次禁军军营,皇帝陛下也马上会来把你抓进去。”许长清还是看着自己藏在水底的鱼,没有再让顾秋翎说话,手掌朝内挥了挥手,“去书房找老四吧。” 顾秋翎一面答话行礼,一面揣摩着许长清的意思,不一会儿便到了书房,看见许仪在里头站着写字。 男人闲了就爱在青楼楚馆里面选花魁,那如果要女人们在长安世家公子里面排个榜,那许仪肯定也榜上有名——只可惜不是什么“恨嫁榜”。 这人虽继承了他爹文质彬彬的好相貌,但眼睛又像他娘,便添了几分软,笑起来人畜无害,像个还未及冠的少年,难叫人生起什么旖旎思想。 许仪三天两头的就拿这件事出来唉声叹气。 “我来问道无余说。”此时顾秋翎在后面看着许仪终于愁眉苦脸地写完半句,出声念道,“好字,听说你一幅字在外头又涨价了,这张写完了送我,当行好事了。” 许仪正沉浸因悄悄不做功课的紧张又陶醉当中,差点被顾秋翎一句话吓了个半死,怒道:“下次进来让我听到脚步声!” “谁叫你不干正事。”顾秋翎耸耸肩走到书桌旁拿起笔,浑然不知自己才是那个没人管束天天闲逛的主。 “来得正好,”许仪瘫倒在椅子上,“小爷我早就不想站了。” 顾秋翎颇有兴致地在上面补完了诗,对许仪说:“坐什么坐,来看看我的字。” 我来问道无余说,云在青天水在瓶。 1 他的字不差,但和许仪比起来实在不算好,只是多了几分来自军营习武的气魄刚劲,才不显得狗尾续貂。 许仪可不会恭维自己的兄弟,嘟嘟囔囔着“班门弄斧”,走近了书桌。 却见顾秋翎大笔一挥,圈起了那个青字。 “以此为教,你可曾听过?” 青教? 许仪皱着眉思考半晌,摇了摇头。 “即使是相似的名称也不曾听闻。”许仪道,“当今律令禁止信奉除佛、道以外的旁门左教,哪怕是明教如今都几乎销声匿迹,至少不敢在明面上活动了。” 顾秋翎点头表示了然。 “怎么突然问这个?”许仪忽然顿了顿,他了解好友,知道顾秋翎既然问了,那定是已经察觉了什么踪迹,“应该不只是名字吧?” “不,”顾秋翎把笔放好,“他们说话不是北方口音,但也不像东南口音……我猜来自西南——但只是猜。” 1 许仪点点头:“我会让我爹平日里注意一下。” “还有,如果我想查……”顾秋翎莫名有些犹豫,等了好久才说出那个名字,“查谢氏,可以吗?” “谢意安?!”许仪小声惊呼道,看了看窗口,摇头如拨浪鼓,“不不不不行,我爹叮嘱过,查不得。” 顾秋翎嗅到一丝不寻常:“怎么说?” 虽然许仪的母亲不想让他入仕,但大理寺卿大人则是不遗余力地天天培养自己唯一的儿子,搞得许仪在屋内走这几步也有了点指点江山的范儿。 “云在青天水在瓶。如果这件事不大,如果证据并不确凿,那他不管和这事究竟是什么关系,都不能查。”许仪转身看着顾秋翎,“要是你真的一捅捅到云上边去了,等着你顾云止的是什么?” 顾秋翎眉头紧锁。 是天。 “他谢三爷能到今天这个位置,靠的肯定不是所谓冠绝京城的脸,但他招招摇摇往那一坐,能坐那么久,又还那么稳,靠的难道只有自己的手腕? “他在长安行会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,但在这天下间,只有一个人才能翻手为云。” 1 顾秋翎听明白了,良久才叹一口气。 许仪也叹了口气,抱怨道:“看天吃饭就是这样累得慌,还是打仗适合你,意气,爽快啊。” 两人沉默,只有风吹过书页的声音,顾秋翎抬头看了一眼书架,发现那里放着本《歧路灯》。 昨日谢意安看的就是这个,顾秋翎心想,但他又想不明白,自己为什么会记那么清楚呢? “对了,”许仪被这件事提醒了,连忙打破静默道,“我爹让我告诉你,等上了朝堂,清浊混流,只有站在岸上才能不被卷入其中。” 顾秋翎张了张嘴,还没说话,外头一小厮便火急火燎地跑来报信,气都没喘匀,也顾不得行礼:“少爷快回府吧,宫里来人了。” :男女间的亲昵爱称。《世说新语》:“亲卿爱卿,是以卿卿,我不卿卿,谁当卿卿?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