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21金银至上,剑指东瀛(剧情) (第2/2页)
虎千代。然后开口道: “不是现在就要出兵,请松浦提督注意仪态。大王,恕我直言,征伐东瀛实在是太冒险了,昔日太平盛世,先君两度举大军东讨,只换来个寸土未得又折损十余万精锐的下场。” 熟读国史的人,总是所见略同。赵葵哲一点也不意外地让乐清荷拿出他早就准备好的文书给大家看。乐清荷道: “东瀛人嗜甜,岭南新产的糖块,刚运到明州便卖脱销了,绝大多数都是东瀛商人买的。而他们的生漆,硫磺,铜矿石也一直是我吴越国市场上的紧俏货。如果可以控制东瀛,我们的财力会更加充沛。” 利益显然不能冲昏徐星允的头脑,他继续驳斥道: “那是能远征得胜的后话,乐大人,我们的力量可不比太平盛世的先君啊。东瀛历来尚武,并非不堪一击之国。我军虽强,但越洋跨海去远征,未必占得到便宜。” 鹤修尔难得跟徐星允意见一致。 “这话不假,南洋也有一些东瀛人混杂在军中,虽然他们个子都不高,身形也不壮,但却非常好斗,而且对火铳也不陌生。” 虎千代一听这话,急得脸都红了: “我不这么觉得。大王,臣是东瀛土生土长的,最清楚东瀛的情况。国相所说的两次战斗,在我们东瀛是家喻户晓的传说。但今非昔比的不仅仅是神州,东瀛现在混战不止,朝廷也好幕府也罢,根本做不到曾经那样的举国抗敌。” 徐星允气定神闲地反驳着,那种泰然得就好像是在鄙视人一样的态度,引来鹤修尔一顿白眼。 “我完全可以体会松浦大人归乡心切的想法,但松浦大人,您不能把军国大事当成自己的私事。出兵东瀛,要耗费多少国力,要承担多大风险,就算真能得胜,又能夺得几寸土地,这都是要考虑的。” 虎千代是没法驳斥徐星允,但鹤修尔可不会屈从所谓国相之尊。 “能不能赢,那是军务。国相明明对军务是一窍不通,哪里来的自信,一口咬定我军必败?松浦大人是最了解东瀛武备的,您应该多让他说话,而不是自顾自地外行插手。” “鹤大人不也说了,东瀛人好斗善战...” “我那是说的在南洋的东瀛人,我们现在商议的是对东瀛出兵。国相,糊涂了吧。” 眼看二人就要把议事厅变成骂街场,赵葵哲把眼神递给了墨竹。而墨竹则非常熟练地,发挥起他居中调解的和事佬作用: “吴越国家大业大,国相的担子也是重如泰山。这样谨慎的国相,才能当我吴越国的家。鹤提督这句糊涂,实在是言重了。国相呢,也不必万事都亲力亲为,东瀛的军务,还是听东瀛人出身的松浦提督说吧。” 被递了话的虎千代,用无比感激的神情看向墨竹,然后开始叙述起他眼中的东瀛军队。 “我们东瀛不像神州和高丽,权力不是由朝廷和官员,而是被武士,也就是有领地的军人把持。军队是各地的大名,或者说诸侯的私兵。武士统领农兵杂兵,大名统领武士,这就是我们的军队。” 他先概述了东瀛的军队结构,然后叙述起战法和武备来。 “东瀛士卒对鸟铳,我们称之为铁炮,并不陌生。我的家乡,九州岛的人们都会使用鸟铳,也有鸟铳的制造所。我听闻,东瀛的京城附近的大名们,麾下也有制造鸟铳的匠人。但我并不认为东瀛士卒比我军强,因为他们几乎用不起火炮。那种小号的佛朗机炮,就是我们蜈蚣船上用的那种,在九州岛被称之为国崩炮。在东瀛军看来,那种小家伙也是能崩国的存在。” 执掌着水师的林宛苓一听到这里,就敏锐地察觉到了关键所在。 “松浦大人说东瀛不善火炮,那也就是说东瀛的水师也很孱弱?” “我们的战船极少有搭载火炮的,都是在甲板上射箭,或者以鸟铳射击,甚至跳板rou搏。船的大小也远不如我军的大福船。如果水师交手,我军必胜。” 林宛苓指着学府城绘制的东瀛地图说道: “如果是这样的话,出征东瀛的赢面就很大了。诸位请看,东瀛乃列岛之国,被海洋包围,有三大岛组成见文尾注解。我们的水师有绝对优势的话,那我们就可以掌握极高的主动权。哪怕登陆之后战事不利,也可以借助水师优势,再次登陆,开辟新战区。甚至是登陆后纵兵劫掠完就撤退,进行袭扰作战,支援主战场。” 对此,武官们纷纷点头。赵葵哲听到这里,便开口为这场会议定论。 “如清荷所说,征讨东瀛可以获利。再如两位提督大人所言,我军的赢面不小。那孤以为,征讨东瀛,可以列为我们下一步的目标。不过正如国相所言,出兵不是现在。我们的国库现在不足以承受一场或许会旷日持久的远洋东征。” 赵葵哲在侍从的搀扶下起身,一瘸一拐地往屏风后走去,准备离场。 “但是,东瀛征讨是我们一定会做的事情。诸位从现在开始务必各司其职,全力备战。要做到不动如山,动若雷霆,一举摧毁东瀛之抵抗。松浦大人,这支远征军孤会交给你指挥。得胜之时,东瀛事务无论巨细,皆取决于你,别让孤失望。” 在一声整齐的遵命中,虎千代喜极而泣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