涂山丰_三三、博士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三三、博士 (第5/6页)

件联系,山丰估计发出了五六十封电子邮件,非常幸运的是WashingtonUyinSt.Louis的LawrenceMoore接受了山丰的申请,给山丰发来了相关材料,让山丰办理赴美手续。

    北大7年,复旦3年,特别是北大三年的硕士生和复旦3年的博士生生涯,山丰认为自己得以一窥国内学术界的真实境况。从小家里一直订阅了三份杂志,《少年文艺》、《儿童文学》、《少年科学》,记得《少年科学》每期封面都是一个科学家的头像,封二是他的介绍,通常一开始就给出他所在的单位,山丰记得很清楚的有:北京大学张广厚、姜伯驹,复旦大学的苏步青、谈家桢等等。幼小的山丰有时能感受到身边大人世界的霸道、冲突、算计,而《少年科学》描述的科学家世界显得纯粹、和谐、神圣、崇高,尽管很遥远,但是很向往。但是,山丰成年後的学术生涯所见并不尽然,这里也一样层级井然、尊卑有序,在这个学术金字塔中,每往上跳跃一级,就意味着物质利益和名誉的获得成几倍、几十倍的提升,而往上跳跃的关键不在於是否追求真理、学术能力,而很重要的是取悦上级、宣传到位。维系这个巨大金字塔不倒的,虽然有科学JiNg神、学术成果,但是人情世故、虚假包装也不可轻视。山丰所见到的学术金字塔大都存在三种不能明说但力量巨大的关系:学缘、乡缘、亲缘。同一个学校、同一个导师形成学缘,同一个地区、同一个方言形成乡缘,亲属故知介绍而来形成亲缘。那时山丰觉得中国没有心目中的科学圣地,山丰寄希望於更大的世界,也怀着对世界的好奇。山丰在博士二年级时,见到不少师兄到国外做博士後,於是,当山丰毕业时,山丰也抱着「无知无畏」的勇气申请国外的博士後职位,就计算机科学而言,当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