涂山丰_三四、生活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三四、生活 (第1/9页)

    山丰刚到上海不久,参加了上海的一个旅行团去杭州2日游,大概10来人,只有山丰一个人不是上海人。快到杭州时,导游说,大家不要再讲上海话了,杭州人最看不惯上海人,以後一律讲普通话。到了西湖边上,有个石头,上面铺了一张报纸,没有人坐,山丰想坐上去歇一歇,正要坐,突然窜出一个60岁左右的老头,带着袖章,好像是西湖景区的协管员,大声呵斥山丰,怎麽能随便坐,没看见上面有报纸吗?不是你的报纸,你还敢坐?很凶,原来这张报纸是这个协管员铺上去的,作为他休息所用。导游赶紧把山丰拉开,导游说,团里有两个说上海话不小心被他听见了,所以他们这群人都很不受他待见。刚到上海,就见识了江南一带的地域意气之争。

    山丰到复旦读书时,1997年,中国开始出现电子邮件,并不普及,学校不给学生设置邮箱,山丰自己去复旦信息办开设了邮箱,要收费,每月都要收费,好像是每2M流量10元,这个费用相b当时的物价不便宜,所以山丰可以自由地取名字,山丰问了信息办机房的一位年轻工程师,一般怎麽取名,他说复旦的习惯是名在前,姓在後,名取首字母缩写,姓全写,於是,山丰取了名字,後来不管用什麽电子邮件,山丰都喜欢用这个名字,直到Gmail,不允许山丰取这麽短的名字。山丰在复旦学生中,开通个人电子邮件,算很早的,毕竟价格不菲,大部分学生觉得难以承担,山丰由於有南航工作的存款,且认识到新兴的互联网的威力,所以毫不犹豫坚持下来。复旦邮箱是山丰的第一个电子邮件,事後证明,意义非常大,从此,山丰很方便地联系世界各地,先是山丰的那些大学同学,大家很快建立了电子邮件组,相当於毕业5年後,大家又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