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一回 然然 (第1/2页)
入了夜,岑州格外寒冷,北风大作,温故带着一身寒气从外头进来搓了搓手,他抬头看见站在舆图前的人,上前恭谨道:“大人,一切都处理妥当了。” 那人收起舆图转过身,什么都没说,就是面色有些不好。 温故知晓他肩上有旧伤,此刻天太冷,难免会作痛。 温故心领神会过去,扶那人到榻上休息,那人坐到榻上弯下腰,身形宛如骤然松懈的弓弦,随后温故去取了酒来。 那人从怀里摸出一个白瓷药瓶,瓶身被捂得烘热,而自己的手却冰冷无比,他看了眼温故:“有话便问。” 先前温故因见他面容憔悴故不便开口,现下得了允准方问道:“属下不明,以燕泠之罪名,便是诛九族也不为过,大人何故反倒放过其家眷?倘若陛下知道……或是被人拿住以此大做文章岂不棘手?” 那人倒出一粒药丸就酒吃下,良久舒了口气疲乏道:“眼下岑州内忧外患,燕泠虽死,但安王叛军尚屯聚于此,他们已与北原军勾结,幸而武当关尚在,必须先稳住叛军,我们才能腾出手来对付外敌。” 温故点点头。 “天色已晚,早点歇息吧,明日传众人到帐中议事。” “是。” 熄了烛火,寒意仿佛重了些,那人因旧伤隐隐作痛而睡不安稳,枕边放着之前的小药瓶,似乎有此物傍身便能让他好受些。 帐外寒风呼啸,不知过了多久,他睁开眼,良久,抬手抻开衣襟摸到心口附近的伤痕,十几年过去了那道凹凸不平的疤依然存在,明明是他一直想要除掉的人,如今真死了他并没有觉得有多痛快。 反倒是燕泠临了时的怨恨与不甘,倒让他想起许多过往的事来。 仔细想来,这一遭悲欢离合皆始于元安十二年那年夏至——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。 十五年前,沅城。 日出之时,少年在院子里练剑。 练毕,他到井边打了点水,然后掬水抹了把脸,继而蹲在井边稍作休息,木桶里的水平静后倒映出一张俊俏又尚显青涩的脸。 过了一会,东间屋子的门被从里头吱呀拉开,随即走出来一位妇人,少年闻声擦净脸起身,轻快道:“檀娘,我先回屋换身衣服。” “诶。” 檀娘看着他清瘦的背影,转身去厨房把早饭盛出来。 蔚然换好衣服出来,顺手掩上房门,想起问道:“檀娘,用了这阵子的药,感觉如何?” 檀娘布着碗筷,听了这话只惯常道:“都是老毛病了,不打紧的。” “看来那江湖郎中的药多半是哄人的。”蔚然坐下来给她夹了些豇豆,如是评价道。 檀娘安慰他道:“若真有什么灵丹妙药,何苦来作江湖郎中呢?” 蔚然笑了笑,心底里却犯愁,檀娘的眼疾乃积劳而成,若不趁早医治,只怕情况不妙。 用完早饭,蔚然喂好鸡,然后便要去书院,出门前他叮嘱檀娘记得把门闩挂好,行动小心别绊着了。 栋梁书院依山而建,至今已有百余年,乃沅城数一数二的书院,入读学生不论身份贵贱,只看重能力,故而佼佼者众多,然虽有不分贵贱之原则,但实际上书院里出身显贵的学生和出身平民的学生总是各自为营,互不相扰。 唯有蔚然和谢懿是例外。 蔚然抵达书院迟了些,这几日他出门总觉有人在跟踪自己,却并未亲眼见到可疑之人,今日他便绕了路故意试探之。 他坐到谢懿身边,老先生已经讲起课来,蔚然听着听着,渐渐有些出神。 “蔚然,蔚然,先生唤你呢。”谢懿突然用手肘碰了碰他。 蔚然乍回神,全然不知先生问了什么,空站起身,谢懿悄悄提醒他:“‘君子道者三’,分别是何?” 蔚然稍回想,望向先生答道:“君子道者乃仁,知,勇。” 老先生捋须,沉吟片刻,又问道:“孔子云:‘仁者不忧,知者不惑,勇者不惧’,汝有何见解?” “……”蔚然愣住,他思索良久,答道:“仁者因善而无忧,知者因慧而无惑,勇者因刚而无畏,然好比割rou喂鹰至善亦至恶,阳货慧极则伤,木之将惕过刚而折,凡此种种过犹不及需引以为鉴,君子处世当遵循中庸之则,得衡而长远,方能无忧、无惑、无惧。” 蔚然答罢,周遭鸦雀无声,无形之中令他有些忐忑。 好在这回老先生只令他坐下,蔚然松了口气。 课间时,谢懿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