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宫廷设定章 (第1/1页)
大周姬氏王城名为上京,耸立于山巅,气势磅礴。上京城最高处坐落着摘星台,其上有大朝会之所凌霄殿、小朝会之所云中殿、宴饮歌舞之所望舒殿,以及天子的寝宫流华殿、祭天用的九成塔,适宜观景,易守难攻。 凌霄殿以紫琉璃和青玉建成,云中殿为黑琉璃和白玉,望舒殿为赤琉璃和白玉,流华殿以黄金琉璃为瓦、白玉为墙、青玉为阶,九成塔以纯色琉璃为瓦、白银为墙。流华殿至望舒殿之间为琅轩花苑,有竹殿、桂殿、梅林、杏林、桃林、牡丹园、石榴园、莲湖、兰泽、水仙池十处名景。 摘星台三面环水,名金水河,因在星月之夜泛金光而得名。北面是瀑布,连通群岭叠嶂。南面为南天门,狭长山道易守难攻。西面为六宫,王后一宫、三夫人一宫、九嫔一宫、二十七世妇一宫、八十一御女一宫,唯独王后、三夫人、九嫔这三宫是天子后宫,世妇、御女不过是世袭女官。 王后之宫又称中宫,前殿羲和殿为议事和觐见之所,中殿凤鸾殿为天子合婚处,后殿清欢殿为王后寝宫,旁边建有醴池和琴台。三夫人宫称西宫,有麟趾殿、朱雀殿、白龙殿。九嫔之宫称东宫,有椒兰、蒹葭、灼华、长春、南熏、披香、金堂、玉华、银珠九殿,事实上位份常空置。 王后金册金宝,三夫人金册、九嫔银册、均无印,但有正式的冠服、可出席宴会。周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,但有性别顺序,金人>=玉人>银人>铜人,女儿和玉子掌祭祀,只有在没有嫡出金人时才会上位。王女称天姬,金人和玉人封王,银人封国卿;玉人子嗣降等袭爵,天姬之女封姬主。 —— 大秦更上京为曜京,在凌霄殿和云中殿之间增建中朝大明殿,并在摘星台东面兴建光明日月宫,主殿为用于议事的东君殿,东配殿为书房长明殿,西配殿为寝殿宸轩殿,与摘星台有索道相连。日月宫南面兴建用于狩猎、练军的南苑,包含百兽苑、金鳞池和汤泉行宫,以及赏景的合欢苑。 大周的流华殿更名为宸华殿、为大秦帝后共同的寝殿,原中宫羲和殿不变、短暂做过太祖寝居之所,凤鸾殿更名为燕好殿,清欢殿更名承欢殿、其侧殿名鸾雀殿,连通新建的温香软玉池及之上的金雀阁,软玉池又连接醴池。鸾雀殿—金雀阁之间是百花廊,外围是千叶苑,也被称为西苑。 金雀阁以黄金和沉香木铸成、奢华富丽,麻雀虽小五脏俱全,一层是暖玉为阶火云毯为席的镜厅,二层是西暖阁、东暖阁、小茶房,三层是忘忧斋、灵犀阁、清凉台。因温香软玉池之水冬暖夏凉,金雀阁也是四季常温、舒适宜居,自大秦至后世都常为宠妃居所、帝后新婚寝居之所。 大秦延续大周的王后与天子一体,皇帝与君后共尊,君后称君上,且可持增设的“副君之印”金玉麒麟章—上刻“国之良佐”于外朝参政。大秦皇帝龙玺、储君持龙符,君后则持金宝凤印、可调动中宫凤卫,而麒麟章则可调动外朝麒麟卫。君后以下设二妃、四夫人、六姬,都有名册冠服。 二妃金印、金册,夫人银册,姬铜册。二妃居于麟趾殿、朱雀殿,夫人中的首位居于白龙殿改建的飞琼殿,其他夫人和姬居东宫九殿。二妃可凭金印协理宫务,夫人有步銮,姬则无步銮。妃、夫人有册封礼、姬无册封礼,妃的册封礼有内外命妇觐见,夫人的册封礼则仅有内命妇参加。 —— 大周之时储君居摘星台东面的青云宫,前殿议事,中殿为太子妃居住,西殿为太子嫔即太子左嫔和右嫔两人、太子妾四人居住,东殿为皇孙们居住。大秦时仍居青云宫,但太子妃之下改称太子良娣、孺子,良娣二人、孺子四人。良娣的三个标准为大族嫡出、贤德、成熟已成熟可生育十八岁的银人,孺子则仅有两个标准即过及笄15之年和貌美,多为庶出。上行下效,皇室贵妾、贵族良妾的标准也都为家世品德和生育力,只是对家世要求下降、多为大族庶出。 皇室良妾、贵族贱妾的标准仅为年轻貌美,而正室则是家世、德、才、生育力、容貌缺一不可,因做正室的银人可为官,金人挑选伴侣也是寻找臂膀,故而尤为重视个人能力。而主母需身份高压住妯娌、妾室、下人,除非个人能力已强到逾越等级,身份高通常即家世好,所以皇室正室唯女子、玉人和贵族嫡出的银人可担任,贵族的正室也常挑选大族嫡出。贵族>=官宦,嫡>庶,大多数时候先从父再从母,但女子、玉人甚至金人都不那么重嫡庶,而银人嫁人却通常看重出身。 太子妃亦可称殿下,地位仅次于天子、君后、太子,礼法上高于后宫妃嫔、皇子,也高于前朝的大臣。若为玉人,则不常称太子妃,而更常称殿君;如同皇后/君后若为玉人,更常称君上。但和君后类似,太子妃虽与太子同尊、可分享其权力,却需凭自身才德让众人信服才能真正坐稳中殿。 大秦时皇女称公主,皇子中的金人和玉人俱封王,银人封帝卿。不同于大周礼法严苛、女子只有女儿有封号、银人的子嗣全无封爵,大秦的公主、帝卿都可以开府,女儿俱封翁主、而长子皆可封侯。此外,帝卿之下有国卿太子所出银人、王卿亲王子,大周为太子和亲王子封号、郡卿郡王子、公卿、侯卿、县卿、乡卿、亭卿,统称少卿、被作为贵族银人的代称—如同少君为贵族玉人的代称。大秦规定少卿除非入宫、否则只为正室,其夫无休妻权,不得随意纳妾。 此外,大周虽有兄弟共妻,却往往鄙弃共妻。而大秦发扬秦国开放的民风比较靠近西戎北蛮的作风,为了增加优质人口,不仅允许女子和玉人多夫,而且采取各种方式限制纳妾,鼓励聘嫁银人妾室,提倡寡居者改嫁,且立法允许自愿性质的共妻。淡化贞洁观念、提倡积极繁育,旌表不给予贞妇之族,而是给子嗣兴旺、兄弟和睦之家。因而大秦的公主宗女作风开放,往往有好几个驸马,帝卿也多有二嫁、三嫁的;朝野自上而下并不视为yin乱,反而认为有魅力、有雅量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